介绍一下 Bookology 项目
最近在读《思考,快与慢》,里面有一段实验的描述我印象很深刻。
这个实验里面,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用一些短语来组成跟钱有关的句子,比如“高、一份、薪资、工作”(可以组成“一份高薪资工作”),同时也在实验环境中准备一些跟钱有微弱相关的元素,比如桌上有《大富翁》游戏币,电脑屏保显示浮在水面的美钞。
简而言之,受试者在一个充满金钱隐喻的环境里,执行一个跟金钱有关的任务。
接下来,研究人员发现,这批受试者的独立性很强,在解决困难问题的时候愿意坚持几乎两倍的时间才求助,同时,这批受试者也更加自私,面对其他不理解实验任务的学生(研究人员安排的),他们更加不愿意花时间提供帮助;面对研究人员“不小心”把一把铅笔散落在地,他们也更加不愿意去帮助捡起来。
这个实验发现,钱的概念会促发个人主义:不愿与人交往,不愿依赖他人,不愿答应他人的要求。
通俗一点的表述是,如果一个环境里有很多跟钱有关的元素,我们的行为和态度都会多多少少受到影响。
之所以说起这个实验,是因为我发现在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的大脑一片混乱,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。
问题是,其实我几乎每天都在向别人介绍我的新产品,我对产品特性很熟悉,我随口就能把产品功能用不同的话术描述出来。
我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困境。我明知道怎么描述这个项目,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写这篇文章。
在过去一个多月里,我每天都在扮演“推销员”的角色,每天思考着怎么让更多人来使用我的产品,思考着怎么提高付费转化率。但我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内容,比如我为什么会选择开发一个跟读书有关的产品,我真的热爱它吗,它真的值得我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吗?
我太久没有沉下心来了。
所以今天强迫自己认真地把思绪梳理一遍,就当是给未来的自己写一个备忘。
最早有开发一个 book tracker 的想法是在字节上班的时候,当时在寻找副业的方向,我发现自己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写 app 来养活自己,从而可以不上班。在选择 app idea 的时候,我列了几个条件:
- 我有能力写的,太复杂的我写不了
- 我自己也会使用的,一方面更了解用户需求,另一方面更容易长期坚持
- 基于一个不容易被 AI 影响的需求,否则可能几年后就没有人需要这个 app 了
- 需求是真实的,且真的有人愿意付费的
Book tracker 符合以上所有条件。我有能力(借助 AI)写,同时我也会去用,因为我本身也喜欢看书(虽然看得不多),而看书的需求在 AI 时代不会被取代,反而可能会越来越重要。最后观察了一下市场,确实有很多做得很好的同类产品。
还有一个意外的亮点,一个协助人类阅读的 app,太符合我的理想主义追求了——这个 app 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。
不过在当时,这个想法止步于一个简陋的 demo。不得不说,上班太忙了,我很难抽出时间去好好地设计、开发。同时,我一直也还没有信心能做出比市面上所有同类产品都好的 book tracker。
今年离职后,我突然又想起了这个 demo,我发现即使过了一年多,即使这段时间有无数个新的 idea 在我的脑海里游过,我仍然觉得这个 demo 很迷人。这很难得,很少有一个想法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
所以我决定把 book tracker 项目进行下去。
终于在今天七月份,Bookology 成功上架了 App Store。
如今 Bookology 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,不过我渐渐发现自己真的蛮喜欢这个项目。这种感觉跟我开发 Foresee 不一样,因为 Foresee 发布之后,我至今还没想好它未来的发展方向(也许将来某一天能想好),但我在 Bookology 上经常会被新的 idea 击中,然后迫不及待要实现出来。
我也常常不经意间想到过往的一些“dots”,比如:
- 我毕业后在魅族负责设计的第一款产品就是“读书”,当时经历了这个项目的从 0 到 1。那时候的一些设计细节我至今都还蛮喜欢。
- 我在字节工作的时候,还设计了 TikTok 的 BookTok 功能,虽然这个功能后续的表现一般,但我现在经常需要在 BookTok 社区宣传自己的 app。有种奇怪的喜感:)
- 我对书籍有种莫名的情愫,可能因为我从小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间里,那时候能陪我的也就只有书架上的书。我看过的书不多,但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书和书店。
- 我念初中的时候,北京有一位做作文辅导出版的编辑老师采用了我的文章,后来我们一直有长期的合作和通信。有一次我跟他说,能不能用最新一期的稿费帮我买一本卡夫卡的《变形记》?因为我们那里的乡下根本没有书店卖这样的书。他很爽快地说好,而且是自己掏钱买了送给我,并没有用我的稿费。我至今很感恩,那本书也还收藏在我的老家。(只是好多年没有和编辑老师联系了)
- ……
我越来越能感觉到“书”在我生命中不可或缺,不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,而是它陪伴我走了很长一段旅程,没有在任何一个阶段缺席。如今我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一个和书紧密相关的项目里,我竟觉得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我想,即使 Bookology 最后并不能帮我实现“不上班”的梦,我也会一直维护下去,毕竟我的生命里永远不会没有书,Bookology 永远对我有用。相信它也会永远对其他爱书的人有用,相信它会真的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。
写到最后竟然有些被自己感动……至少在过去的一个小时里,我成功地沉下心来了。不过,写完这句我又得恢复“推销员”的身份了:起立,转身,深呼吸,义无反顾地跳入金钱的染缸里:)